Sunday, April 5, 2009

從Freddy看台灣同學會的運作

日前,很榮幸的可以參加Freddy在休士頓的演講。在這一場演講中,Freddy的重點有三個,分別是:跳脫框架的思考,要作就作真的,以及降低參與的門檻。這三個重點,讓我對於台灣同學會的運作有不同的想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目前同學會的組成。在台灣媒體以及教育之下,對政治關心的同學是佔少數。就算是關心政治,也有可能因為受到長期的洗腦,其政治傾向將偏於藍色的光譜。而對原本偏向綠色光譜的同學,可能受到周遭多數偏藍同學的影響,或是其出國念書的目的僅在於追求學位,對於台灣政治的關心,尤其是對於深入探討台灣相關議題,將大幅的減少。為台灣付出、奉獻的意願,也逐漸消失。尤其目前是國民黨執政,除非原本就是Hard core,有很多的同學,聽到長輩的建議:「政治最好不要碰,只要好好念書就好」,就算有心想為台灣盡一分心力,仍然會卻步。

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要設法改變。如何把中間的學生拉來我們這一邊,對於台灣的未來,極為重要。因為,要改變政權,要靠選舉。要贏選舉,除了原本的支持者之外,中間的選民,對選舉的勝利是很大的關鍵。

所以,如何讓這些同學,對台灣有正確的認識;如何讓同學從不關心政治,轉變成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台灣相關議題,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愛護台灣,守護台灣,對於台灣同學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雖然,我們大可把這些和我們不同觀念的同學,趕出台灣同學會,讓台灣的同學會更加的團結。但這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更嚴重。因為,這樣會更分化同學;這樣作,可能會影響中間顏色的同學的看法。因為,他們會認為,為什麼來到國外,還在分顏色,理論上,大家不是應該要互相幫忙,讓同學會更合諧嗎?因此,他們開始討厭政治,進而不關心政治。如此一來,就更容易受到媒體的洗腦,沒有自已的判斷能力。這絕對不是我們所希望發生的。

從Freddy身上,我聯想到其他的作法。因為,大家都知道,Freddy是較偏向台灣的。但是,他以跳脫框架的思考,要作就作真的,以及降低參與的門檻,讓他在綠營,或是在藍營,甚至是中間的選民當中,許多人願意傾聽他的想法和意見。在這當中,他就間接的影響到其他人的想法了。

由於同學會的組成特殊,使用「硬」的方法,來影響同學,其效果恐怕有限。若使用「軟」的方法,讓同學在不知不覺之中,接受我們的想法,或許,會比較容易影響他們。

如果我們以這些同學的角度去看,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首先,他們會認為他們是中間選民,非常的客觀,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就是因為如此,他們不願花時間去思考,去研讀相關的資料。所謂關心台灣,就是看看台灣被扭曲的報導。當我們講一些和他們觀念有衝突的論點時,他們往往就直接排斥,不去思考。所以,如果直接想跟他們辯論,或是溝通,其成功的機率不大。

所以,使用”軟”的方式來影響,將會比較有效果。那什麼是”軟”呢?我想,和這些人交朋友,是第一步。因為,如果他們不認識你,他們怎麼知道你的看法呢?主動的關心,主動的幫忙,是讓他們放下警戒的最好方法。教會常用這個作法。教會常常提供免費的食物,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去聽他們講道。雖然,他們也知道,在這些去吃飯的人當中,大多數的人,目的是為了吃飯,根本不管講的是什麼道。但他們知道,只要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有幾個人有受到影響,就算是成功,即使影響可能是很小。因為,如果他們不辦這些活動,這少數幾個人,是沒有機會來了解、接觸這個教會。對於台灣同學會也是如此。舉例來說,新生一來,就提供接機的服務,提供必要的幫助,有時候請他們來家吃飯等。雖然,這些新生,有些可能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有些可能會認為,這個同學會不錯,很有組織。但只要這些服務,將會讓他們覺得,我們是對他是真心的付出。在某一個程度上,就會比較容易接受、願意聽我們跟他們不一樣的想法。就算是最後,只有幾個人加入我們的陣營,這個活動就算是成功。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這樣作,這些人是不可能加入的。

另外,潛移默化,也是另一個方法。利用同學會的網站,來張貼一些那些他們平常從媒體看不到的新聞,或者是一些他們也會覺得不可思議的新聞。由於網路是一個自由的空間,同學可以選擇自已喜歡的文章來看。因此,這樣的方式,不會讓同學覺得這是直接對他們說,或者是強迫推銷。這對中間的選民,是非常重要,因為,大部份的中間選民,非常討厭所謂的強迫推銷,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有自已的判斷能力,不需要我們來告訴他誰對誰錯。而對我們而言,也有達到散佈所想要散佈消息的目的。另外,如果同學真的有興趣,也可以在網路上尋找資料,並進行討論,甚至在網路上打筆戰。這也間接培養同學的民主素養,學會如何去傾聽跟自已政治立場不同的意見。

最後,同學會也可以舉辦相關的演講。主題盡量不要有太多的政治字眼,因為,有許多同學,可能會因為這些主題的關係,就不願意來參加。因為,他們不想被其他同學貼上標籤。而對他們而言,如果是一場他們認為純粹的政治演講,或者是一場他們認為對他們沒有幫助的演講,他為什麼要花這個時間呢?再者,如果他根據主題,認為這一場演講,講的東西和自已理念、想法不同,他參加這個演講的意願,就大幅的降低。這不是我們所樂見的。那如何兼顧我們的目的,並吸引同學來參加演講呢?我想,我們可以請演講者演講他的專長,讓同學有所收穫。而最後的部份,可以請講者談談他的感想,他所受到的限制、迫害等等。如此一來,同學較有可能以同理心去思考講者所說的內容,也較容易達成我們的目的。

同學會是一個特別的組成,和以從同學會不一樣。在運作上,將要花更多的心思,這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但如果要影響台灣的未來,如何影響中間光譜的同學,進而讓他們加入我們的陣線,是刻不容緩的課題。這也是我們所要共同承擔的。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