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4, 2023

[活動紀錄] 給阿媽的一封信 電影特映

3/25 禮拜六下午,卡城臺灣研究社在 MSC 舉行《給阿媽的一封信》電影特映會,很榮幸邀請到這部電影的導演陳慧齡帶著他的作品來到德州農工大學與師長和同學分享。本次特映會是由全美臺灣同鄉會主辦的北美巡迴放映的其中一站。與會來賓除了本校師長和同學外,也有遠從奧斯丁前來的朋友,更有關心臺灣議題的白人同學。電影內容交織不同族群過去的歷史和家族記憶,傳主們用各自的母語敘說過往喜悅或悲傷的故事,空間上橫跨亞洲各國。電影特別描繪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施儒珍、黃溫恭的故事,透過其後代追尋家人的記憶,讓觀影者與受難者家屬一同經歷受難者處境。片尾則由兩位青年登上山頂眺望,象徵臺灣人追求自由民主過程中逐漸看清楚島嶼的全貌和身世,勇敢追求未來。

片後,陳導演即便舟車勞頓仍很有精神且親切地回答觀眾們的問題,並分享在臺灣主持「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的過程和收穫。大家討論非常熱烈,談到國際局勢與臺灣內部的民情紛紛感到憂心。陳導演希望將教學計畫推廣到美國,收集臺灣移民的故事,期待未來有更多互動的機會。

活動前與導演於Rudy's Bar-B-Q 用餐交流。

活動紀錄:楊棟宇/Psychological and Brain Sciences Ph.D. student, Texas A&M University
籌備:盧恩萱/Toxicology Ph.D. student, Texas A&M University

Sunday, March 5, 2023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給阿媽的一封信 電影特映 及 導演映後座談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給阿媽的一封信

電影特映 及 導演映後座談

活動時間:March 25th (Sat.) 2:00-4:00 PM
活動地點:TEXAS A&M UNIVERSITY MSC ROOM 2500
聯絡人:陳麒瑞 3416ray@gmail.com

「人類最大的悲劇是集體記憶的喪失。」----西蒙娜•韋伊
旅法導演陳慧齡回到故鄉臺灣悼念離世的祖母,面對模糊的家族記憶之時,她也意識到國家歷史的斷裂問題。陳慧齡邀請多位年輕人以家族記憶為題,訪談祖父母並為他們繪製肖像畫,來實踐一個歷時十年的行為藝術:「群像」的拼組。訪談的故事包含從滿州國死裡逃生的客家運將傳奇、斯卡羅後代紀念先祖潘文杰擔任族人部落頭目的事蹟,以及一位住在排灣族部落、本身是客家血統回憶當年與日本軍官的愛情故事。
紀錄片中也真實呈現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的處境,包含於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慘遭遭害的張七郎、高一生,以及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施儒珍、黃溫恭的後代,希望帶領大家找回「島嶼集體記憶」。
本片榮獲2021年臺灣國際女性影展金獎,法國影展Les Rimbaud du Cinéma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法國影展The SMR13 International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最佳紀錄片、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導演 陳慧齡 CHEN Hui-ling
曾任中學美術教師,辭去工作後至法國念電影,回臺後開始拍攝《給阿媽的一封信》,並發起「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活動,與多校教師合作,邀請學生參與集體創作。2018年獲頒教育部第五屆藝術教育貢獻獎。
-----------------------------------------------------------------
臺灣研究社是一群熱愛臺灣的朋友組成,我們會一起聊聊臺灣歷史、臺美關係、臺美政治現況等。
歡迎報名參加,連結在留言處。如果您住在College Station/Bryan需要接送,歡迎在表單中提出,我們會安排接送服務。

報名網址: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anYruRsUTtdvuURTndl6E4rJAEVgZys1HREy8hk7jb4H8hQ/viewform





 

Saturday, March 4, 2023

[活動紀錄] 2023 二二八紀念活動 - 電影欣賞:天馬茶房

        

        今年二二八紀念活動,TSC於黃老師及師母家一同觀賞1999年上映的電影《天馬茶房》,即使我們已熟悉臺灣的政治歷史脈絡,在觀影的過程中,仍然對於當年的歷史脈動感到悲傷及憤慨。
         雖然電影《天馬茶房》的劇情只描繪至二月二十七日,後續的屠殺事件則註以文字敘述,但是社會動盪在二二八之前早已蔓延。二二八大屠殺絕非只是因為「七十六年前發生在臺北市大稻埕天馬茶房附近的緝菸事件」[1] 所導致的歷史傷痛,於天馬茶房前被打傷的林江邁及誤殺的路人陳文溪只是個引爆點,二二八之後的傷亡及失蹤,劇烈地遍及全臺。
         因此,TSC舉辦這次的紀念活動,想要傳達的是我們所紀念的二二八紀念日,並非只是二二八當日,二二八大屠殺是歷經數月的悲慘過程,政治迫害也延續至白色恐怖時期。主辦本次活動的棟宇也帶領大家逐一了解當年於二月二十七日之後,散佈臺北市各地的衝突事件位址,並以今昔照片對比,讓大家能瀏覽我們所走過的地方即是當年悲劇遺址。臺北市也只是其中一個事件區域,大屠殺及衝突散佈各地,我們所來自的縣市也有許多慘案位址,期盼有更多文化追思導覽能帶領臺灣人瞭解我們所處的土地所經歷的哀傷。
        在電影的後段,主角阿進說道:「未來,伊一直來一直來,毋管好還歹,伊攏一直來……咱若放棄,咱著無未來,袂使放棄,袂使放棄!」,這看似只是與女主角之間對於共同未來在呢喃,其實也暗示臺灣人接下來將面對數十年的政治肅殺時期,但臺灣人依然不放棄民主自治。其實甚至到如今,臺灣社會仍無法直截了當地平反二二八大屠殺,甚至近期有部分勢力企圖聲稱蔣介石並非二二八大屠殺的元凶。演藝圈、影視界也仍偏向隱晦或避而不談二二八,我們欲透過電影或臺劇探討二二八,卻只能觀賞二十多年前的電影,顯示出二二八所造成的餘波,讓臺灣人至今依然潛意識地進行自我言論審查。 
        再者,即便近期許多二二八紀念活動提倡和解、共生,但在真相未被直視之下,我們該如何選擇以愛與原諒去看待二二八歷史?從近期促轉會、監察院所公開的二二八事件報告,也能發現文件只是揭露表層的真相。縱使許多臺灣人早已明白蔣介石為元凶的事實,海內外學界也有文史分析證明,但臺灣政府始終無法以國家身分來直述真相,臺灣在轉型正義的道路上,還有很長遠的未來須面對。

附記:映後討論聊天時,黃老師提及終戰後,當時臺灣的知識分子、社會菁英普遍期待臺灣能重回祖國的懷抱,期望脫離日本的統治當家作主,現在看來先人們錯估了形勢。對照 1997 年香港回歸時的盛況及近年來香港社會的抗爭,黃老師感嘆悲劇不斷重演,令人不勝唏噓。


活動紀錄:盧恩萱/Toxicology Ph.D. student, Texas A&M University
映後討論:楊棟宇/Psychological and Brain Sciences Ph.D. student, Texas A&M University

[1] 臺北市長蔣萬安於2023年二二八追思活動中表示「身為台北市長,我深深為76年前發生在台北市大稻埕天馬茶房附近的緝菸事件,進而導致全台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傷痛,致上誠摯的歉意」。

Sunday, February 12, 2023

2023 二二八紀念活動 - 電影欣賞:天馬茶房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二二八紀念活動

電影欣賞:天馬茶房

活動時間:2/25 Sat. 1:30-4:00 PM
活動地點:黃老師家
聯絡人:陳麒瑞 3416ray@gmail.com
天馬茶房是日治時代位於大稻埕的人氣咖啡廳,是那時文人雅士喜歡聚會的場所。1947 年,天馬茶房店門口的發生的查緝私菸案成了 228 事件的導火線。
毋忘二二八
在 228 紀念日前夕,歡迎朋友們跟臺灣研究社一起透過《天馬茶房》這部電影穿越時光隧道,回到 228 事件前的臺灣,回首臺灣人在日治時代末期政權轉換的動盪之中,所懷抱的希望、選擇與無奈。
臺灣研究社是一群熱愛臺灣的朋友組成,我們會一起聊聊臺灣歷史、臺美關係、臺美政治現況等。

如果您需要接送,歡迎在表單中提出,我們會安排接送服務。


Tuesday, November 15, 2022

[活動紀錄] 電影欣賞:KANO

        臺灣研究社在各地職棒季後賽熱潮中,邀請大家一起欣賞 KANO,一部敘說日治時代臺灣的棒球傳奇──嘉農野球隊的電影。電影描述嘉農野球隊從一開始是支一勝難求的弱隊到蛻變成全島代表,進軍日本甲子園的歷史,充滿汗水與淚水令人熱血沸騰。劇中腳色無論球員及教練充分展現超越自我、克服逆境的精神,全力以甲子園冠軍為目標努力。1931 年,嘉農野球隊越過種族的藩籬,並創下首度打入甲子園便獲得亞軍的佳績,不僅轟動臺灣也在日本造成旋風,獲得天下嘉農美譽,至今仍為人稱道。

        當時嘉農的成員都是後來臺灣棒運的推手,其中不乏進入日本職棒的優秀選手,有這些棒球前輩的耕耘,臺灣棒球才有今天被稱為國球的地位。然而這段歷史似乎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電影問世才引發熱議,也讓我們反思我們似乎對前輩們的成就所知甚少,今後我們應該投注更多心力關心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以展望未來。

電影相關補充內容:


活動紀錄:楊棟宇/Psychological and Brain Sciences Ph.D. student, Texas A&M University
投影片:楊棟宇/陳麒瑞

2022年11月14日

Tuesday, November 1, 2022

 

電影欣賞: KANO






近來臺灣、日本、韓國以及MLB都在進行職業棒球總冠軍賽,臺灣研究社想邀請大家一起重溫1931年臺灣嘉義農林學校野球部打進日本甲子園的歷史奇蹟。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
臺灣嘉農野球部的組成,結合不同族群,只為著前進甲子園而奮鬥,忠實呈現在殖民歷史下,臺灣民族堅韌、不服輸的精神。2014年本片上映時,導演馬志翔曾說「在這電影裡說的棒球;不是日本人的棒球、不是漢人的棒球,甚至不是原住民的棒球;就是臺灣棒球,臺灣人的棒球」。KANO不只是部熱血電影,也是代表臺灣人對於土地歸屬、國族認同的感情。
臺灣研究社是一群熱愛臺灣的朋友組成,我們會一起聊聊臺灣歷史、臺美關係、臺美政治現況等。 如果您需要接送,歡迎在表單中提出,我們會安排接送服務。
活動時間:11/12 Sat. 1:00-5:00 PM 
活動地點:April Bloom
聯絡人:陳麒瑞 3416ray@gmail.com
表單:https://forms.gle/BKHxtYVZeDJ9zPuR9

Tuesday, October 18, 2022

[活動紀錄] 電影欣賞:史明紀錄片《革命進行式》

 

        這次TSC的社團活動是武漢肺炎肆虐後,首次回到黃老師及師母寓所舉行,新舊社員一同觀賞史明前輩的紀錄片「革命進行式」。也因著史明與德州農工大學在過去有深厚的淵源,更讓參與者在觀賞完紀錄片後有更多的共鳴。觀影前,陳麒瑞同學與盧恩萱同學分享九月份前往華府參加FAPA國會倡議的經驗與心得,並鼓勵大家未來也能踴躍參加。

映後賞析

        史明的一生總是在反抗。他生於士林望族,高校時期反抗母親要其報考社會地位較高的醫學系,前往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在左翼思潮耳濡目染之下,開始自己的左派革命之路。1942 年史明前往中國加入共產黨抗日的行列,經歷共產黨的腐敗及種種野蠻的暴行,看清共產黨的真面目後逃回臺灣。在臺灣又目睹國民黨政府施加於臺灣人身上的種種不公不義,決定組織行動刺殺蔣介石,不料事跡敗露只好潛逃日本。

        在大時代洗禮下,史明建立自己身為一名臺灣人的身分認同,他總是說:要學會先成為一個好的人,再成為一個臺灣人。這句話鼓勵我們,儘管史明一生經歷挫折、顛沛流離,仍堅持意志、維持初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關懷民族社會,也是「成為一個好的人」的具體表現。史明的生命歷程就如同臺灣獨立運動的發展,在苦難中仍然屹立不搖;成為一個臺灣人也如是,在危難中堅守臺灣獨立的價值,秉持良善的心關心土地、關注人權與自由民主。

        儘管史明一生的革命行動看似功敗垂成,但但就如史明 2018 年由日本講談社出版的日文自傳「理想在任何時刻都是閃耀的,挫敗仍有令人懷念之處(理想はいつだって煌めいて、敗北はどこか懐かしい) 」書名般,過去的失敗造就無數人對臺灣獨立堅定的信念,許多臺灣獨立運動的前輩常提起自己是受到史明前輩的啟發或教導。也許史明過去的行動不能看成失敗,那些未盡之事已經在數年後的今天逐漸開花結果。

映後討論題目:

  • 從這個紀錄片中,你看見怎樣的史明?
  • 延續史明前輩的意志,我們能成為甚麼樣的人?
  • 在史明前輩逝世的這三年,臺灣歷經中國持續升溫的武力威脅,我們又該如何延續史明的意志,守護臺灣?

映後討論補充內容:

活動主辦及記錄:盧恩萱/Toxicology Ph.D. student, Texas A&M University
活動紀錄編輯:楊棟宇/Psychology Ph.D. student, Texas A&M University
10/18/2022

Sunday, October 2, 2022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電影欣賞: 史明紀錄片

 

你知道史明嗎?
史明老先生為臺灣民族主義及革命的先驅,一生追求臺獨革命志業,儘管歷經數十年的流亡歲月,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並於海外發展臺灣民族思想,最後回到摯愛的臺灣,繼續奮鬥至生命終點。史明前輩在世時說道:「先成為一個人,再成為一個臺灣人」或「要先做一個好的人,再成為臺灣人」,先作為一個人才能懂得如何關懷社會,進而明辨事情,他的生命態度也能成為我們在美國求學、工作的提醒。
今年是史明前輩逝世三週年,臺灣研究社邀請你一起與我們觀賞史明紀錄片「革命進行式」,了解史明前輩的生命歷程,也學習如何面對當前臺灣處境以及我們自己生命中的挑戰,歡迎大家邀請朋友一起參加!
臺灣研究社是一群熱愛臺灣的朋友組成,我們會一起聊聊臺灣歷史、臺美關係、臺美政治現況等。
如果您需要接送,歡迎在表單中提出,我們會安排接送服務。

活動時間:10/15 Sat. 1:30-4:30 PM
活動地點:黃老師家
聯絡人:陳麒瑞 3416ra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