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給阿媽的一封信
活動時間:March 25th (Sat.) 2:00-4:00 PM
活動地點:TEXAS A&M UNIVERSITY MSC ROOM 2500
[1] 臺北市長蔣萬安於2023年二二八追思活動中表示「身為台北市長,我深深為76年前發生在台北市大稻埕天馬茶房附近的緝菸事件,進而導致全台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傷痛,致上誠摯的歉意」。
臺灣研究社在各地職棒季後賽熱潮中,邀請大家一起欣賞 KANO,一部敘說日治時代臺灣的棒球傳奇──嘉農野球隊的電影。電影描述嘉農野球隊從一開始是支一勝難求的弱隊到蛻變成全島代表,進軍日本甲子園的歷史,充滿汗水與淚水令人熱血沸騰。劇中腳色無論球員及教練充分展現超越自我、克服逆境的精神,全力以甲子園冠軍為目標努力。1931 年,嘉農野球隊越過種族的藩籬,並創下首度打入甲子園便獲得亞軍的佳績,不僅轟動臺灣也在日本造成旋風,獲得天下嘉農美譽,至今仍為人稱道。
當時嘉農的成員都是後來臺灣棒運的推手,其中不乏進入日本職棒的優秀選手,有這些棒球前輩的耕耘,臺灣棒球才有今天被稱為國球的地位。然而這段歷史似乎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電影問世才引發熱議,也讓我們反思我們似乎對前輩們的成就所知甚少,今後我們應該投注更多心力關心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以展望未來。
電影相關補充內容:
映後賞析
史明的一生總是在反抗。他生於士林望族,高校時期反抗母親要其報考社會地位較高的醫學系,前往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在左翼思潮耳濡目染之下,開始自己的左派革命之路。1942 年史明前往中國加入共產黨抗日的行列,經歷共產黨的腐敗及種種野蠻的暴行,看清共產黨的真面目後逃回臺灣。在臺灣又目睹國民黨政府施加於臺灣人身上的種種不公不義,決定組織行動刺殺蔣介石,不料事跡敗露只好潛逃日本。
在大時代洗禮下,史明建立自己身為一名臺灣人的身分認同,他總是說:要學會先成為一個好的人,再成為一個臺灣人。這句話鼓勵我們,儘管史明一生經歷挫折、顛沛流離,仍堅持意志、維持初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關懷民族社會,也是「成為一個好的人」的具體表現。史明的生命歷程就如同臺灣獨立運動的發展,在苦難中仍然屹立不搖;成為一個臺灣人也如是,在危難中堅守臺灣獨立的價值,秉持良善的心關心土地、關注人權與自由民主。
儘管史明一生的革命行動看似功敗垂成,但但就如史明 2018 年由日本講談社出版的日文自傳「理想在任何時刻都是閃耀的,挫敗仍有令人懷念之處(理想はいつだって煌めいて、敗北はどこか懐かしい) 」書名般,過去的失敗造就無數人對臺灣獨立堅定的信念,許多臺灣獨立運動的前輩常提起自己是受到史明前輩的啟發或教導。也許史明過去的行動不能看成失敗,那些未盡之事已經在數年後的今天逐漸開花結果。
映後討論題目:
映後討論補充內容: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TSC) 於2022年8月28日舉辦社團迎新,邀請黃界清教授與大家分享「簡介德州農工臺灣同學會與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黃老師詳述四十年來臺灣同學會及日後成立的臺灣研究社之沿革,臺灣的民主政治脈絡深深影響臺灣學生組織的發展。演講完整影片如下:
0:00 簡介臺灣同學會 (TSA) 16:09 簡介臺灣研究社 (TSC) 25:35 黃老師的期許 28:33 TSC 活動紀錄 47:16 QA1: 臺灣學生會談政治? 52:24 QA2: 海外黑名單的影響? 54:28 QA3: 民主化與言論自由? 1:00:18 QA4: 臺灣人的中國同學會?
影片剪輯:郭孟樺
攝影:陳伊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