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禮拜六下午,卡城臺灣研究社在 MSC 舉行《給阿媽的一封信》電影特映會,很榮幸邀請到這部電影的導演陳慧齡帶著他的作品來到德州農工大學與師長和同學分享。本次特映會是由全美臺灣同鄉會主辦的北美巡迴放映的其中一站。與會來賓除了本校師長和同學外,也有遠從奧斯丁前來的朋友,更有關心臺灣議題的白人同學。電影內容交織不同族群過去的歷史和家族記憶,傳主們用各自的母語敘說過往喜悅或悲傷的故事,空間上橫跨亞洲各國。電影特別描繪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施儒珍、黃溫恭的故事,透過其後代追尋家人的記憶,讓觀影者與受難者家屬一同經歷受難者處境。片尾則由兩位青年登上山頂眺望,象徵臺灣人追求自由民主過程中逐漸看清楚島嶼的全貌和身世,勇敢追求未來。
片後,陳導演即便舟車勞頓仍很有精神且親切地回答觀眾們的問題,並分享在臺灣主持「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的過程和收穫。大家討論非常熱烈,談到國際局勢與臺灣內部的民情紛紛感到憂心。陳導演希望將教學計畫推廣到美國,收集臺灣移民的故事,期待未來有更多互動的機會。Tuesday, April 4, 2023
Sunday, March 5, 2023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給阿媽的一封信 電影特映 及 導演映後座談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給阿媽的一封信
活動時間:March 25th (Sat.) 2:00-4:00 PM
活動地點:TEXAS A&M UNIVERSITY MSC ROOM 2500
Saturday, March 4, 2023
[活動紀錄] 2023 二二八紀念活動 - 電影欣賞:天馬茶房
雖然電影《天馬茶房》的劇情只描繪至二月二十七日,後續的屠殺事件則註以文字敘述,但是社會動盪在二二八之前早已蔓延。二二八大屠殺絕非只是因為「七十六年前發生在臺北市大稻埕天馬茶房附近的緝菸事件」[1] 所導致的歷史傷痛,於天馬茶房前被打傷的林江邁及誤殺的路人陳文溪只是個引爆點,二二八之後的傷亡及失蹤,劇烈地遍及全臺。
因此,TSC舉辦這次的紀念活動,想要傳達的是我們所紀念的二二八紀念日,並非只是二二八當日,二二八大屠殺是歷經數月的悲慘過程,政治迫害也延續至白色恐怖時期。主辦本次活動的棟宇也帶領大家逐一了解當年於二月二十七日之後,散佈臺北市各地的衝突事件位址,並以今昔照片對比,讓大家能瀏覽我們所走過的地方即是當年悲劇遺址。臺北市也只是其中一個事件區域,大屠殺及衝突散佈各地,我們所來自的縣市也有許多慘案位址,期盼有更多文化追思導覽能帶領臺灣人瞭解我們所處的土地所經歷的哀傷。
在電影的後段,主角阿進說道:「未來,伊一直來一直來,毋管好還歹,伊攏一直來……咱若放棄,咱著無未來,袂使放棄,袂使放棄!」,這看似只是與女主角之間對於共同未來在呢喃,其實也暗示臺灣人接下來將面對數十年的政治肅殺時期,但臺灣人依然不放棄民主自治。其實甚至到如今,臺灣社會仍無法直截了當地平反二二八大屠殺,甚至近期有部分勢力企圖聲稱蔣介石並非二二八大屠殺的元凶。演藝圈、影視界也仍偏向隱晦或避而不談二二八,我們欲透過電影或臺劇探討二二八,卻只能觀賞二十多年前的電影,顯示出二二八所造成的餘波,讓臺灣人至今依然潛意識地進行自我言論審查。
[1] 臺北市長蔣萬安於2023年二二八追思活動中表示「身為台北市長,我深深為76年前發生在台北市大稻埕天馬茶房附近的緝菸事件,進而導致全台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傷痛,致上誠摯的歉意」。
Sunday, February 12, 2023
2023 二二八紀念活動 - 電影欣賞:天馬茶房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二二八紀念活動
活動時間:2/25 Sat. 1:30-4:00 PM
活動地點:黃老師家
如果您需要接送,歡迎在表單中提出,我們會安排接送服務。
Tuesday, November 15, 2022
[活動紀錄] 電影欣賞:KANO
臺灣研究社在各地職棒季後賽熱潮中,邀請大家一起欣賞 KANO,一部敘說日治時代臺灣的棒球傳奇──嘉農野球隊的電影。電影描述嘉農野球隊從一開始是支一勝難求的弱隊到蛻變成全島代表,進軍日本甲子園的歷史,充滿汗水與淚水令人熱血沸騰。劇中腳色無論球員及教練充分展現超越自我、克服逆境的精神,全力以甲子園冠軍為目標努力。1931 年,嘉農野球隊越過種族的藩籬,並創下首度打入甲子園便獲得亞軍的佳績,不僅轟動臺灣也在日本造成旋風,獲得天下嘉農美譽,至今仍為人稱道。
當時嘉農的成員都是後來臺灣棒運的推手,其中不乏進入日本職棒的優秀選手,有這些棒球前輩的耕耘,臺灣棒球才有今天被稱為國球的地位。然而這段歷史似乎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電影問世才引發熱議,也讓我們反思我們似乎對前輩們的成就所知甚少,今後我們應該投注更多心力關心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以展望未來。
電影相關補充內容:
Tuesday, November 1, 2022
電影欣賞: KANO
Tuesday, October 18, 2022
[活動紀錄] 電影欣賞:史明紀錄片《革命進行式》
映後賞析
史明的一生總是在反抗。他生於士林望族,高校時期反抗母親要其報考社會地位較高的醫學系,前往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在左翼思潮耳濡目染之下,開始自己的左派革命之路。1942 年史明前往中國加入共產黨抗日的行列,經歷共產黨的腐敗及種種野蠻的暴行,看清共產黨的真面目後逃回臺灣。在臺灣又目睹國民黨政府施加於臺灣人身上的種種不公不義,決定組織行動刺殺蔣介石,不料事跡敗露只好潛逃日本。
在大時代洗禮下,史明建立自己身為一名臺灣人的身分認同,他總是說:要學會先成為一個好的人,再成為一個臺灣人。這句話鼓勵我們,儘管史明一生經歷挫折、顛沛流離,仍堅持意志、維持初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關懷民族社會,也是「成為一個好的人」的具體表現。史明的生命歷程就如同臺灣獨立運動的發展,在苦難中仍然屹立不搖;成為一個臺灣人也如是,在危難中堅守臺灣獨立的價值,秉持良善的心關心土地、關注人權與自由民主。
儘管史明一生的革命行動看似功敗垂成,但但就如史明 2018 年由日本講談社出版的日文自傳「理想在任何時刻都是閃耀的,挫敗仍有令人懷念之處(理想はいつだって煌めいて、敗北はどこか懐かしい) 」書名般,過去的失敗造就無數人對臺灣獨立堅定的信念,許多臺灣獨立運動的前輩常提起自己是受到史明前輩的啟發或教導。也許史明過去的行動不能看成失敗,那些未盡之事已經在數年後的今天逐漸開花結果。
映後討論題目:
- 從這個紀錄片中,你看見怎樣的史明?
- 延續史明前輩的意志,我們能成為甚麼樣的人?
- 在史明前輩逝世的這三年,臺灣歷經中國持續升溫的武力威脅,我們又該如何延續史明的意志,守護臺灣?
映後討論補充內容:
Sunday, October 2, 2022
德州卡城臺灣研究社 ─ 電影欣賞: 史明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