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3, 2019

[活動紀錄] 11/23 南島迴聲:資訊戰




南島迴聲,係一個臺灣留學生討論公共議題的空間,透過事實的呈現與探索,思辨真理和價值。南島就係臺灣,聲音從每個人的背景、立場與價值觀而來,藉由聆聽與交流,把激盪出來的言論,迴向臺灣,創造公共議題的對話空間。

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大選即將滿一周年,那天同溫層裡的人們都對出乎意料的選舉結果感到不可思議,其實這是資訊戰悄悄在我們身邊影響的結果。而資訊戰的領域相當廣泛,今天南島迴聲著重在「認知領域」的攻擊,即是讓人接收偏頗訊息,透過喜好的選擇,改變人的想法,讓人產生對立、無法溝通、不相信彼此。進而可操作選舉,讓屬意的候選人當選。

資訊戰利用人們的喜好,讓使用者在網路上不斷接收到自己喜歡的訊息,導致資訊接收偏差,形成不同同溫層,造成人與人之間對立,漸漸講話沒有交集。資訊戰的溫床「內容農場」便是透過將現有的新聞內容保留,修改或創造聳動標題,用以吸引點閱率,即使是相同的內容,但不同的標題造成主觀上不同的感受,影響讀者的認知。

以俄羅斯操作2016 美國選舉 為例,俄羅斯從2011年開始佈局五年,選定容易讓美國產生對立的議題操作ex.種族議題。蒐集黑人的偏好、行為,給予工作機會、分享友善黑人活動,散播黑人遭白人欺辱的新聞,從而取得對黑人的信任。最後選前半年發動假新聞,讓黑人拒絕投票,創下投票率新低,影響選舉結果。透過這個實例讓大家思考資訊戰是不是假新聞?

與會者普遍同意資訊戰和假新聞是不同的。單純是假新聞的殺傷力較低。但資訊戰還包含影響人心思考和認知的策略和操作手法,如此一來才讓假新聞的殺傷力可以提高。所以通常會先釋放偏頗新聞,讓人取得信任,最後才是假新聞。

再來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瞭解中國對臺灣的資訊戰。思考資訊戰是否需要網軍?有人認為,網軍帶風向,可以讓民眾產生從眾心理,讓其他人的情緒一起被影響。有人認為不需要太多網軍,以關西機場的例子只需要部份網軍。有人說網軍就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只需要一些就可以造成很大的輿論反應,但如果沒有網軍,可能需要比較久的時間才有效果或流量很小。有人認為議題打得對標題下的好,偏頗資訊要打的對、夠聳動,就容易造成討論,吸引義勇軍、名嘴、新聞、民眾,當討論開始後就會產生效果,因此不需要太多網軍出來帶風向。

中國對臺灣發動資訊戰的目的,最終目標是要統戰臺灣。2018年選舉,中國透過媒體鋪天蓋地的新聞讓屬意的候選人韓國瑜當選,於是中國發現不需要透過買辦,只需要媒體或資訊攻擊,就可以讓臺灣人支持中國支持的候選人。比起打臺灣或是買臺灣,騙臺灣花的錢更少甚至效果更好。資訊戰讓民主社會的對立更嚴重,無法溝通,操弄族群,進而讓民主裂解。臺灣人彼此互相吵架內耗,但不知道敵人其實在對岸。


如何避免中國資訊戰的攻擊?有人說中國來的東西不要全然相信,有人認為要加強公民教育,增進國人對資訊、媒體判讀的能力。對於觀念根深蒂固的長輩,如何打破資訊分層是首要課題,大家顯然都面臨和非同溫層朋友或親戚溝通時的障礙。網路上有一些可以幫助對話的資源,ex.「對話千層派全民聊未來」的臉書專業,平常會如何會教如何和長輩溝通。line「你今天關心長輩了嗎」會有很多早安貼圖之類長輩會喜歡的貼圖,從平常釋出關心,偶爾偷渡政治議題。或是將「美玉姨」加到長輩群組裡,即時澄清假消息,避免假訊息一傳再傳。

官方作法可以透過行政院成立戰略中心,根據過去的攻擊找出固定pattern,然後公告,讓民眾有被攻擊的心理準備,建立心理卡榫。但實際很難做到,有人覺得換執政黨後就不可行,有人可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來做。有人認為唯一解是中國國民黨倒才有辦法繼續做下去。此外,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案,要求資金來源揭露,政治活動業配揭露也是國外已經有的做法。

臺灣人要如何避免資訊戰?必須讓周遭的人知道資訊戰的發生,先有資訊戰的概念,才能提高對資訊戰的警戒心。揭露戰爭,如同反詐騙中心的概念,現在詐騙集團已經沒有那麼容易成功讓民眾受騙上當。增加溝通減少對立,槍口一致對外。此外關於假消息的部分,在東南亞ex.越南,政府請網紅協助宣傳正確的消息。臺灣事實查核中心已和Facebook簽約,若經查核後屬假消息,會聯絡Facebook使其觸擊率下降。雖然不容易,但這些都是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透過俄羅斯對美國資訊戰以及中國對臺灣資訊戰的例子,與會者們應該都了解這種新型態的戰爭,認清戰爭已經開打的事實,將這樣的資訊傳播給周遭的親友,讓他們有心理準備,建立心理卡榫。並且不斷地進行溝通,我們才能更勇敢堅決地面對資訊戰,降低資訊戰對我們的傷害。









期末聚餐


郭孟樺整理 (11-23-2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